我國是農業(yè)大國,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年產秸稈7億噸,其中稻草和油菜秸稈分別為2.01億噸和1.06億噸。因收集運輸成本較高、農村能源結構發(fā)生改變,大部分農作物秸稈難以有效綜合利用而進行田間焚燒,浪費資源,污染大氣。為此,有必要探討就近利用農作物秸稈覆蓋,提高核桃樹生長的相關技術,進而提高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效率和價值,減少化肥使用。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態(tài)過程與生物多樣性保育學科團組博士研究生宋大剛在博士生導師潘開文研究員的指導下,利用響應曲面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和實驗箱設計(Box–Behnken Design),研究了秸稈覆蓋類型、覆蓋距離、覆蓋質量對核桃幼樹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核桃幼樹樹高和葉片凈光合速率是影響核桃幼樹生長和潛在產量提高的主要響應變量,核桃幼樹果園秸稈覆蓋最優(yōu)方案為:同質量混合稻草和油菜秸稈覆蓋(類型)、秸稈全覆蓋(覆蓋距離)、秸稈覆蓋量3 kg/m2(覆蓋量)。該研究為將農作物秸稈用于促進核桃人工林生長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對核桃人工林經營管理、秸稈綜合利用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該研究得到國家科技部(2015BAD07B050304,2016YFC0502101)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370632和31500517)的資助。近日以“Optimization of growth and production parameters of walnut (Juglans regia) saplings with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為題在線發(fā)表于國際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2018)。
響應曲面揭示秸稈覆蓋參數(質量、距離和數量對核桃幼樹高度和葉片凈光合速率的影響
核桃人工林